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事故调查处理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付费文档 积分文档 DOCX   101页   下载3   2024-07-27   浏览16825   收藏8   点赞9   评分-   61992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第1页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第2页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第3页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第4页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第5页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第6页
剩余9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安全管理知识 2 第一节 施工危险源 2 第二节 伤亡事故预防原则 4 第三节 事故分析、处理 6 第三章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1 第一节 高处坠落事故(案例一~案例五) 11 第二节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一~案例七) 20 第三节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一~案例十) 30 第四节 触电事故(案例一~案例四) 47 第五节 坍塌事故(案例一~案例十二) 54 第六节 中毒事故(案例一~案例三) 87 第七节 火灾事故(案例一) 91 第一章 概述 近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也是层出不断,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007年全国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1480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3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05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485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2.7万起,造成8.2万人死亡,38.0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1人。从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交通、煤矿、建筑业均为事故高发行业。就福建省建筑业而言,2007年全省建筑施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37起,非生产安全事故6起,村镇事故6起,共计49起。按事故类型分:(1)高处坠落27起,占事故总数55.1%,其中脚手架占8起,卸料平台6起,临边洞口4起,屋面3起,门架1起,模板1起,井架1起,塔吊通道1起,人货电梯1起,人工挖孔桩1起; (2) 机电伤害10起,占事故总数20.5%,其中临时用电设施4起,人货电梯2起,施工机具2起,塔吊1起,井架1起; (3) 物体打击6起,占事故总数12.2%,其中墙板2起,脚手架1起,人货电梯1起,塔吊1起,其它1起; (4) 坍塌6起,占事故总数12.2%,其中模板坍塌3起,井架坍塌1起,屋面板跨塌1起,塔吊承台坍塌1起。 根据 国标GB6441 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事故 类型 划分为20类 ,分别是:(1) 物体打击 ; (2)机械伤害 ; (3) 车辆伤害 ; (4)起重伤害 ; (5)触电 ; (6)淹溺 ; (7)灼烫 ; (8)火灾 ; (9)高处坠落 ; (10)坍塌 ; (11)冒顶片帮 ; (12)透水 ; (13)放炮 ; (14)瓦斯爆炸 ; (15)火药爆炸 ; (16)锅炉爆炸 ; (17)容器爆炸 ; (18)其他爆炸 ; (19)中毒和窒息 ; (20)其他伤害 。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 为: (1)高处坠落 ; (2)物体打击 ; (3) 机械伤害 ; (4)触电 ; (5)坍塌。 第二章 安全管理知识 第一节 施工危险源 危险源一词译自英文单词的Hazard,按英文词典的解释,“Hazard—a source of danger”,即危险的根源的意思。按照哈默(Willie Hammer)的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按此定义,施工生产中许多不安全因素都是危险源。 一、两类危险源 实际上,事故因素——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它们的识别、控制方法也很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是在做功时才显示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相反,第一类危险源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同样,第一类危险源包含的危险物质的量越多,干扰人的新陈代谢越严重,其危险性越大。 2、第二类危险源 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可靠地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释放。实际上,绝对可靠的控制措施并不存在,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控制措施可能失效,能量屏蔽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如前所述,札别塔基斯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系统安全中涉及人的因素问题时,采用术语“人失误”。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被看作是人失误的特例。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例如,合错了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带电;误开阀门使有害气体泄放等。人失误也可能造成物的故障,物的故障进而导致事故。例如,超载起吊重物造成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事故。 物的因素问题可以概括为物的故障。故障是指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故障状态。物的故障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有时一种物的故障可能导致另一种物的故障,最终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例如,压力容器的泄压装置故障,使容器内部介质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容器破裂。物的故障有时会诱发人失误;人失误会造成物的故障,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故障或人失误。例如,潮湿的环境会加速金属腐蚀而降低结构或容器的强度;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像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失误。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引起人失误。 二、两类危险源与事故 20世纪90年代初,在陈宝智教授领导下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类危险源划分的理论以及划分的原则,阐述了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它是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该理论指出:“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对控制和约束的破坏,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成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 “在企业的实际事故预防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造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 在我国长期的事故预防工作中经常使用事故隐患一词。所谓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事故隐患即隐藏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祸患,这是一个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大家形成的共识用语,一般是指那些有明显缺陷、毛病的事物,相当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包含在危险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