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1.2
事故分类及目的
重大疫情: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较大疫情:
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
(5
例及以上
)
;
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
病趋势的疫情
(3
例及以上
)
;
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
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
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
5
例、伤寒
10
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20
例、痢疾
30
例、其他乙类传染病
30
例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一般事件: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
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
5
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
10
例及以上。
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
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
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
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
应急组织职责:
2.2.1
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
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断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2.3
加强与集控中心的调度联系,及时、准确汇报现场事故情况,并根据其调度指令严格执行有关操作。
2.2.4
当班人员负责根据组
29 传染病疫情现场和群体性疾病处置方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