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事故调查处理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付费文档 DOCX   624页   下载14   2024-05-21   浏览48073   收藏58   点赞63   评分-   352891字   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第1页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第2页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第3页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第4页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第5页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第6页
剩余61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一篇 重大典型事故 本篇从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十一年来各石化企业上报的1143例事故中,选择了47例重大典型案例。其中人身事故5例、火灾事故11例、爆炸事故17例、设备事故8例、生产事故6例。共计死亡94人、重伤41人,直接经济损失2320万元。 这些事故之所以称为典型,是这些案例虽然只占1143例的4.1%,而重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却分别占十一年事故总和的18.0%、6.7%和64.0%,可谓其严重性;二是这些事故的发生起因,有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纪律,有技术素质差,有设备管理不善或者有缺陷,究其原因大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尤其是三违事故占了49%,这说明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作业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这是我们安全工作要抓的重点,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三是事故的发生有的在生产现场,有的在生产辅助系统,有的在后勤服务系统,有的在外包施工单位,这说明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可能发生重大恶性事故,这些事故作为典型很有代表性;四是事故的表征各有不同,有的是骤然爆炸,有的是无情大火,有的是因腐蚀酿成事故,有的是因剧毒使人丧生,这些案例足以说明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及安全生产的特殊地位。 通过这47例重大典型事故的介绍,殷切期望读者温故而知新,从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和生产中引以为鉴;深刻地了解石化行业的事故特点和事故起因,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预防,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以确保安全生产。 1. 苯乙烯试车 发生爆炸 1983年12月10日,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苯乙烯车间新建的绝热式乙苯脱氢装置(15C),在化工试车过程中发生重大爆炸,造成4人死亡、5人重伤、1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1万元。 事故原因 在装置的化工试车过程中,由于乙苯供料中断20分钟,在恢复供料时,后系统尾气放空管道已经冻堵憋压,尾气(主要成分为氢气)串到油水分离器中,与脱氢液混相跑料,在厂房内形成了氢气与空气混合爆炸性气体。在乙苯中断过程中,前系统温度变化,导致乙苯过热器上部的一个Dg25试压排气管法兰漏料,自燃着火,为事故提供了着火源,引起了厂房空间爆炸。 这次事故也暴露出设计、施工、操作、管理上的问题。设计对泄压面积考虑不周;施工中对管道吹扫不彻底;操作人员培训不够深入,缺乏对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没有一个完整的审核批准的方案。 2. “八四·一·一”爆炸火灾 1984年1月1日凌晨5时32分,大连石化公司石油七厂催化车间气分装置发生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伤亡事故。 气体分馏装置于1983年12月24日开车,为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溶剂丙烷。开车前,整个系统是在0.588MPa压力下停放。开车后,系统提高到正常操作压力1.715MPa。直到事故前,装置生产正常。 1月1日5时26分左右,在岗工人突然听到气分塔区发出泄压的尖鸣声,4名操作员相继迅速赶到现场查找原因。开始,均认为是蒸汽泄漏,操作员便首先关了脱丙烯塔底重沸器的蒸汽入口控制阀,又关了气分伴热蒸汽总阀。但声音和漏汽量却不减。此时,值班的车间副主任赶到现场,与大家一起寻找原因。突然,泄压声由尖鸣变为沉闷,在场的人感到全身发凉,液化气味很浓,透不过气来。车间副主任便和两名操作员摸出装置,到距装置60多米远的门岗打电话,向总厂值班室报告。同时,当班班长在操作室一边命令紧急熄火停炉,一边拿起电话向厂部调度室汇报。话音未落,巨大的爆炸就发生了。气分装置和催化装置的吸收稳定区域顿时一片火海。从听到泄压尖鸣声,到发生爆炸,历时6分钟。大火燃烧1小时18分钟,于6时50分才被扑灭。 这次事故燃烧面积达5760m 2 ,破坏面积为4万多m 2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东北方向波及到距厂10公里的金州重型机器厂,西南方向波及到6公里外的大连纺织厂,使721户民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此次爆炸事故,在大连地震台测到1.2级和0.8级两次震波。爆炸火灾使气体分馏装置摧毁;催化裂化部分装置及吸收稳定区部分空冷和管架倒塌,设备受到严重破坏;3个泵房和“三机”厂房、4个配电室倒塌;催化裂化操作室、重整车间仪表室部分受到破坏,仪表被毁坏;东侧的热电站油泵房1 # 、2 # 、3 # 锅炉顶盖建筑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新建尚未投入运行的电站升压站房屋损坏;电站3台锅炉的联合烟道被震塌;全厂一度停汽,发电机组停运,各生产装置被迫停产。此次爆炸火灾事故还造成85人伤亡,其中5人死亡、18人重伤、6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2万元。 事故原因 由于管线焊口断裂,致使大量液化气丙烷泄出,迅速扩散,遇到加热炉明火引起空间爆炸。 气分装置脱丙烯塔与该塔底重沸器之间连接的φ300mm管线接出一个φ100×80mm的变径管。在变径管的小头,接焊出φ80mm的丙烷抽出线。变径管缩口处的焊口,由于低周疲劳而产生断裂,使压力为l.715MPa、温度为54℃的丙烷液体喷出,在空间急剧气化。形成的爆炸混合性气体,沿催化塔区管排的通道由北向南迅速扩散,与距泄漏点162m的催化装置炉201明火相遇,引起爆炸着火。 此处焊口发生断裂,其原因有两条。 (1)焊接质量低劣,有严重的夹渣和未焊透现象。整个焊缝有3个气孔,其中有一个气孔直径达2mm,有的焊肉厚仅为l~2mm。 (2)在开车、停车扫线、试压等运行中的压力、流量变化,是造成焊口低周疲劳的外部原因。 教训 (1)在安排装置检修时,不是按劳动定额安排工作量和工期,单纯从产、销需要上提出工期要求,因此检修质量得不到保证,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2)工艺管道的管理薄弱,施工标准不高。在此事故中,气分装置液化气管道共发现28处断口,其中就有24处从焊口处断裂的,占85.7%。 (3)从领导到职工,对液化气的危害性、危险性认识不足,尤其对瓦斯、液化气管道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4)对低周疲劳致使管线断裂,从概念和危害上缺乏理论知识和认识,因而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 去火炬管线倒塌 汽车打火成灾 1984年1月23日16时50分,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向阳化工厂第二聚丙烯装置去火炬放空管线,在横跨燕山岗北路的架空处断裂倒塌,气体外漏。一辆212吉普车强行通过瓦斯区,由于空气不足熄火。当再次发动打火时,引起爆炸着火。当场烧死5人,烧伤11人,烧坏吉普车l辆、后三轮摩托车2辆、自行车7辆。直接经济损失达3.03万元。 事故原因 (1)火炬系统管理不善。开车过程中,长明灯点子一天没有点着,也不认真查找原因。在长明灯没有点燃的情况下,操作人员错误地向火炬管线排放液态丙烯。液态丙烯在放空管线内急剧气化,大量吸收热量,使管线的温度突然降低。钢材遇冷收缩,牵动本来就不牢固的支架,引起去火炬管线倒塌断裂。 (2)去火炬放空管线倒塌部分全长168.3m,共有24道焊口,其中有8道焊口由焊缝处断开。经检查和化验分析发现,各焊口都存在未焊透、夹渣和气孔,弯曲和抗冲击性能不好,韧性贮备极低等情况。 (3)倒塌部分共有10个管架,原设计为T型水泥架。实际上,从厂东围墙往东连续6个管架在施工中改成钢制单脚型管架,而且管托与管架又都焊在一起,起不到滑动补偿作用。当有可燃气排放时,温度的变化使管线产生一定的伸缩,同时牵动支架左右摆动。加之,管线支架的地脚螺栓埋入地下,腐蚀严重,支撑点少而且单薄。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6个钢制管架除1个弯曲变形外,其余5个全部倒塌。 (4)管架找正用的不是垫铁,而是红砖,这样就大大减弱了其稳定性,极易失去平衡而倒塌。 4. 茶炉烧干锅 爆炸伤亡多 1984年3月11日22时04分,兰州炼油厂第三单身宿舍3号茶炉发生爆炸。该炉壳体崩飞,茶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700余例).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