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x
有限公司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度汇编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9年3月
一、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 目的
为准确的辨识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源头控制事故和危害,使事故频率降到最低,危害程度减到最小,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现场、人员、设备及其相关方,包括活动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以及更新工作。
3 定义
3.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0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1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11)的集合。
4 职责
4.1、总经理全面负责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定期检查体系建设和运行成效;
4.2副总经理负责全过程参与、组织、协调和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工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度汇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