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应急预案
1 总则
4
1.1 编制目的
4
1.2 编制依据
4
1.3 适用范围
5
1.4 应急预案体系
5
1.5 工作原则
5
2 基本情况
6
2.1单位概况
6
2.2 地理位置
6
2.3自然条件
6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8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11
4.1指挥机构设置
11
4.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职责
12
4.3专业队伍的组成及职责
12
5 工作程序
14
5.1任务受领及要求
14
5.2赶赴现场
15
5.3应急处置
15
6 应急救援保障
16
7 报警和通讯联络方式
17
8 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和注意事项
17
8.1处置事件的组织
17
8.2报告程序
17
8.3注意事项
17
9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8
10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8
11 应急培训计划
18
12 演练计划
19
13 奖惩
19
14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20
15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20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司员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安全
。
1.2 编制依据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XX市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1
-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2
-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3
-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4
-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 5085
-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6
-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2007
)
《重大
危
险源辨识》(GB 18218
-2009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2004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93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1996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1996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2002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93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2002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4、环保应急预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