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国际核安全检查咨询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两年后,INSAG在其核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核电厂发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1991年国际安全咨询组编写的75-INSAG-4报告《安全文化》面世,标志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推动下,我国在核电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石油化工业、冶金等领域逐步引入并推广这一概念,并兴起研究和建设安全文化的热潮。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安全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等;二是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及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三是沉淀于企业及其职工心灵中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价值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层文化,它支配着企业职工的行为趋向,而表层文化、中层文化的状况也会反作用于企业的深层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涵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①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代,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常识丨05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