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
制度编号:
YA-LTFY-01-2021
版本号:
A/1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21年3月30日 发布 2021年3月30 日 实施
目录
1、 事故风险分析
3
1.1 有限空间的概念
4
1.2 事故类型
4
1.3 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
4
1.4 事故发生的诱因
4
1.5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5
1.6事故风险评估
5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
2.1应急组织体系
5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6
2.2.1现场应急指挥部
6
2.2.2 通讯联络组
6
2.2.3警戒疏散组
6
2.2.4抢险救灾组
7
2.2.5医疗救护组
7
2.2.6后勤保障组职责
7
3、处置程序
8
3.1信息报告
8
3.1.1 预警
8
3.1.2 接警
8
3.1.3信息报告程序
8
3.2应急响应
9
3.2.1应急指挥及应急行动
9
3.2.2 资源调度程序
9
3.2.3 医疗救护程序
9
3.2.4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10
3.2.5 应急避险程序
10
3.2.6 扩大应急程序
10
4、处置措施
11
4.1事故报警和初期处置
11
4.2 事故的应急展开
11
5注意事项
12
5.1监控方式
12
5.2 预防措施
12
5.3现场处置方式
14
5.3.1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
14
5.3.2物料坍塌应急处置
14
5.3.3高处坠落应急处置
15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有限空间的概念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 事故类型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坍塌、高温其他等。
1.3 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
一些有限空间可能产生或存在一氧化碳、氮气、氩气、硫化氢、甲烷(沼气)、煤粉等有毒采取的措施不当,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部分有限空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如果有限空间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间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可能发生触电、机械损伤、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一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较大,如果事故风险未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4 事故发生的诱因
1.4.1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受限空间作业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
1.4.2未确定并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
1.4.3未在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1.4.4未在当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对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
1.4.5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1.5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范围锅炉房集水坑、场内及车间各种污水井、雨水井、污水处理间等部门受限空间。
1.6事故风险评估
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监测结果、作业环境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等因素进行火灾爆炸风险、人身伤害风险评估,按事故风险程度大小制定相应的消除、控制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2.2.1 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职 责:发生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2.2.2 通讯联络组
组长:办公室
成员:电气工程师、信息管理员、电工
职责:专门负责传达信息的工作;组织应急现场与政府消防控制中心之间和各现场处理负责人员之间的通讯联络工作,传总指挥命令,以及向总指挥反映情况;当得到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指示,执行通报程序,应急设备的使用程序,向各部门有关人员通报和向地政府应急部门报告。
2.2.3警戒疏散组
组长:人事行政部经理
成员:保安、部门兼职安全员
职责:做好抢险救援现场及厂区边沿区域的警戒、疏散、治安、保卫工作。
①发生重大事故时,应进行现场隔离,保证事故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人员;防止本公司以外的非相关人进入厂区;防止发生抢掠现象。
②打开大门,使出入口畅通,保证外援消防队伍、消防车通过,并引导消防车快速进入事故发生地;
③迅速而有序地将现场人员(包括外来访问人员)通知安全出口撤离到安全集合地,并负责在安全通道堵塞或不安全时另寻出路;
④确保紧急事件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全部安全撤离;一旦撤离到安全场地,即刻清点安全撤离人数;向指挥部报告已安全撤离人数,以及失踪人数及名单;确保撤离人员有序的暂留在指定的安全集合地。
2.2.4抢险救灾组
组长:生产技术部经理
成员:生产部门经理、班组长、员工
职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应急救援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用具进行应急救援工作,负责设备设施现场安全处置以及应急调度。
2.2.5医疗救护组
组长:人事行政部经理
成员:行政主管、司机
职责:将事故现场的受到伤害人员进行简单的现场救护工作和送医院治疗。
2.2.6后勤保障组职责
组长:设备物资部经理
成员:仓库管理员、采购员、食堂管理员、电工、司机
职责:做好抢险救援现场的应急物质后勤保障以及抢险人员、疏散的员工生活需要方面的工作,保证水电供应。
3、处置程序
3.1信息报告
3.1.1 预警
公司按照规定要求发生事故的均作为本预案的预警条件,发现人应及时向运行当班班长报告。
事故报警要点:事故发生地点、发生事故设备名称、损坏情况、现场人员受困情况、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
3.1.2 接警
运行当班班长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发出“现场危险”的警告,并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报告。
倘若事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运行当班班长还应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报告。
接警的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赶赴事故现场,辨析事故情况决定启动何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
接警的夜间或休息日厂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召集厂内其他值班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同运行当班班长进行应急处置。
3.1.3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事故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向区安监局报告的,应当及时向上述部门报告。
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人员报告,并做好记录。
接到发生事故的报告后,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各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一旦出现事故报告且经查实,要立即上报上级公司,且对事故可能涉及的生产区域以及周边的人员进行紧急通报,说明事故性质、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疏散撤离方案。
3.2应急响应
3.2.1应急指挥及应急行动
按照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事故发生后,各部门根据事故类别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若超出二级响应,则上报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一级响应;一旦超出一级响应,则请求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并给予支援。
3.2.2 资源调度程序
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
3.2.3 医疗救护程序
3.2.3.1 事故中,发现有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助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如伤势较为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救护小组和应急指挥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