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现场处置/方案/脚本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付费文档 积分文档 DOCX   17页   下载3   2024-08-04   浏览85238   收藏2   点赞7   评分-   8115字   3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第1页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第2页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第3页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第4页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第5页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第6页
剩余1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一、概述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使用和保存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的污染,并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泄漏的有毒化学品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具有突发性强、进展快、影响范围大、对周围群众健康危害大等特点。 二、事件成因 引起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因素包括: 1 .生产和运输事故 如设备陈旧或缺乏维护;违反操作规程;化学品贮存不当;生产工艺落后或设计缺陷;交通运输意外事故;管理紊乱或松懈。 2 .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潮汛、洪水;龙卷风、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造成破坏后发生的次生事件。 3 .人为因素 如蓄意破坏;化学恐怖事件;战争。 三、应急处置中卫生部门的职责 对化学品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涉及政府的多个行政和业务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卫生部门应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对事件伤亡人员进行医疗救援;对泄漏化学毒物的健康危害进行监测、评价和预防。 四、报告 发生化学品泄漏后,事故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及其人员,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毒物品 种、泄漏量、波及范围、受害人数、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在对事件核实无误后,立即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现场应急处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处置时,应随时与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并根据事件进展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进程报告;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 3 天内,提交结案报告。 五、现场应急响应 (一)卫生部门现场应急响应的工作任务  1 .现场中毒病人的应急救治;  2 .泄漏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毒物和健康影响监测;  3 .调查泄漏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状况;  4 .预测对人群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  5 .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医学指导;  6 .为泄漏现场相关部门提供业务支持和建议;  7 .协助调查泄漏事件的发生原因;  8 .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 (二)赴现场前的准备 1 .现场检测用品和仪器 有针对性地准备毒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如检气管、气体检测仪、化学毒物快速检测箱等)、采样器材(如空气采样器、采气袋、采样瓶等)和样品储藏运输器材,有条件时可使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等设备。 2 .应急人员个体防护用品 各种级别的呼吸防护器、防护服、防护眼罩、防护手套及防护靴等。 3 .解毒药物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毒药物,名单见表 1 。 4 .医疗救治器材和药品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氧气瓶、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救治设备器材以及相应的抢救药物。 5 .其它 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检测方法、毒物信息数据库等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 (三)现场应急处理 1 .组织调度 卫生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挥部在同级政府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医疗卫生救援机构达到事故现场后,应首先向指挥部报到,报告达到的人员、设备等情况;了解事故的基本概况;征询指挥部对工作任务的安排等。 2 .个体防护   进入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物质的场所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防护原则如下: ( 1 )呼吸系统防护 泄漏毒物毒性大、浓度高于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 IDLH ),或现场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低于 18% 时,应采用携气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空气呼吸器等供气式呼吸防护器;对于泄漏环境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高于 18% ,毒物浓度低于 IDLH 时,可以采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当现场毒物种类和浓度不明时,应选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器。进入毒物较高浓度的现场时,应佩戴气体报警仪,并注意呼吸防护装备的有效防护时间。 ( 2 )皮肤和粘膜防护 存在刺激性、腐蚀性毒物的泄漏场所,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现场浓度和侵入途径等情况选择相应级别和种类的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靴等防护装备。 ( 3 )防爆 进入存在或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不得使用非防爆用品,不得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 4 )其它 进入毒物较高浓度的现场时,必须 2 人以上协同工作。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等复杂环境救援和调查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3 .迅速脱离现场 立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中毒现场危险区域的人员,并封锁危险区域以及封存相关物品,防止其他人员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4 .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 根据危害源性质和扩散情况等进行现场分区,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热区,用红色警示线隔离;红色警示线外设立温区,用黄色警示线隔离;黄色警示线外设立冷区,用绿色警示线隔离。同时,在不同地点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警示标识。 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在冷区内划定救援区域,区域内根据不同功能设立指挥部、急救区、治疗区、观察区、尸体处理区等。洗消区一般设立在温区边缘,检伤区设立在洗消区附近。 5 .毒物的监测和检测 ( 1 )内容 泄漏物及其泄漏后与其它物质反应所生产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有害物质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浓度。 ( 2 )区域   区域范围应包括可能对群众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的事件波及区域以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其它区域。 ( 3 )采样 必须首先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再进行样品采集,采集时应注意在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区域设置采样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采样,防止污染,采集的样本量应当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1 )环境样品 气态和蒸气态有毒物质包括气体、挥发性液体以及可能扬起雾滴或粉尘的有毒液体和固体。当毒物以气态和蒸气态形式存在时,使用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或采气袋等进行采集。采集方法以集气法为主,亦可使用导向采样法。当它们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使用滤料(微孔滤膜、过滤乙烯滤膜)、采样夹和冲击式吸收管;当它们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使用浸渍滤料或滤料加固体吸附剂采集。当存在形式不明时,使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集。 对于固态或液态有毒物质,一般直接用适宜的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的玻璃或无色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在 4℃ 条件下冷藏保存。 2 )生物样品 中毒死亡病人或典型中毒病人的血液、尿液为主要采集的生物样品。血液样品采集量为 10ml ,尿液样品为 50~100ml 。 ( 4 )监测和检测方法 首先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或采样,选用可在 1~2 小时内出结果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监测和检测。无法在现场得到结果的,应及时送实验室检测。 可选用快速检测方法有: 1 )试纸法   可用于各种状态的有害物质的测定,简便、快速、便于携带,一般可在数分钟内出结果,是一种半定量方法,但误差较大、干扰因素多,试纸本身易失效。目前常用的有检测氨气、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光气、氢氰酸、硫化氢、甲醛、乙醛、二氧化氮、次氯酸、过氧化氢等的试纸。 2 )
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