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急救
现场处置方案
1、冻伤事故概述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
寒冷
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
冻僵
三种。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
肢体的冻伤,
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
1、什么是冻伤事故
(1)冻伤事故的成因
<1>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
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
<2>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
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
(2)冻伤的易发时机
<1> 极冷: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
<2> 静止:潜伏、伏击、昼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3> 出汗:大量出汗后在冷环境下静止停留过久或打瞌睡。
<4> 装备缺损:防寒装备破损、鞋袜或手套狭窄或丢失;求战心切,过早地轻装。
<5> 疲劳:过度疲劳、掉队迷路、饥饿、全身抵抗力下降。
(3)冻伤的临床表现
冻伤一般分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
<1> 非冻结性冻伤
① 冻疮:多于初冬和早春低温或潮湿条件下发生,好发部位为手、足、耳和面部。初时皮肤发绀、水肿,出现红斑、感觉异常、灼痒与胀痛感。如果水肿突出,可发
【处置方案类】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