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现场处置/方案/脚本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付费文档 积分文档 DOCX   13页   下载5   2024-08-04   浏览20735   收藏8   点赞7   评分-   3990字   3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第1页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第2页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第3页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第4页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第5页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第6页
剩余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 、标识   中文名:石油 ; 石脑油 ; 粗汽油   别名:原矿油 ; 原石油 ; 原油   英文名: Crude oil   分子式:碳侣 84-85% ,氢侣 12-14%   分子量:    CAS 号: 8030-30-6    RTECS 号: DE3030000    UN 编号: 1256   危险货物编号: 32004    IMDG 规则页码: 3264    2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红色、红棕色或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   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煤油、、苯、沥青等   熔点 (℃) :相对密度 ( 水 =1) : 0.78-0.97( 比水轻 )   沸点 (℃) : 100-177 相对密度 ( 空气 =1):   饱和蒸气压 (KPa)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 (MPa) :   燃烧热 (KJ/mo1) :最小引燃能量 (mJ) :    3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7 包装类别: (I)1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流速不超过 3 米 / 秒,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二、危害特点    1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   闪点 (℃) : -20—61 爆炸下限 (V%) : 1.9   自燃温度 (℃) : 232-277 爆炸上限 (V%) : 12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   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 ( 分解 )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2 、扩散性   粘度低的油品流动扩散性强 ; 重质油品的粘度虽然很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亦能增强其流动扩散性。    3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 MAC :未制定标准苏联 MAC :未制定标准   美国 TWA :未制定标准 ACGIH: 400 ppm; 1590 mg/m3   美国 STEL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毒 性:属低毒类    LD50 : 500-5000mg/kg( 哺乳动物吸入 )    LC50 : 16000 mg/m3 4 小时 ( 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4 、带电性   石油的电阻率一般在 1012 欧厘米左右,当沿着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因受到震荡与车、船罐壁冲击时都会产生静电。   三、战术要点    1 、遵循 “ 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 ” 的战术原则 ;    2 、确保重点,积极防御,防止引发燃烧爆炸 ;    3 、严格控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小组,采取泡沫覆盖、砂土或围栏围堵、开沟引流等措施,并加强行动掩护 ;    4 、充分利用固定、半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处理措施 ;    5 、在上风安全区域建立指挥部,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挥 ;    6 、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进攻及撤离行动 ;    7 、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安全撤离。   四、程序方法    1 、防护    (1) 进入危险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    (2) 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简易防化服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 、询情    (1) 被困人员 ;    (2) 物质泄漏的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 ;    (3) 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情况 ;    (4) 单位的消防组织、水源与设施 ;    (5) 工艺处置措施。    3 、侦检    (1) 搜寻被困人员 ;    (2) 确认泄漏处的形状、大小、流速及主要的流散方向 ;    (3) 确认设施、建 ( 构 ) 筑物险情 ;    (4) 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    (5) 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    (6) 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 、警戒    (1) 根据询情、侦检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    (2) 警戒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安全区 ;    (3) 分别划分区域,并设立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    (4) 严格控制进出人员、车辆 ;    (5) 禁止一切点火源进入危险区 ( 如手机、 BB 机、对讲机、非防爆手电筒等 ) 。    5 、救生    (1)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    (2) 采取正确救助方式 ( 佩戴救生面罩、使用固定夹具等 ) ,将所有遇险人   员移至安全区域 ;    (3)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    (4) 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 、展开    (1) 启用喷淋等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设施 ;    (2) 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    (3) 喷射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汽油液面 ;    (4) 用砂土、水泥等及时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7 、堵漏    (1) 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    (2) 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    (3) 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 法   罐体   砂眼   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 ( 适用于高压 ) 、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 ( 适用于高压 ) 、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 ( 适用于高压 ) 堵漏   管道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 ( 适用于高压 )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 ( 适用于高压 ) 堵漏   阀门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8 、输转    (1) 利用工艺措施倒罐 ;    (2) 转移较危险的桶体。    9 、点燃   无需点燃。    10 、医疗救护    (1) 现场救护    1) 将染毒者迅速撤离污染现场,到上风或侧风方向的空气无污染地区 ;    2) 有条件时应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    3) 对于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用心肺复   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对呼吸道吸入者:    A: 早期足量给予糖皮质激素,每日 20-40 毫克 ;    B: 大量给予抗生素 ;    C: 肺泡灌洗 ;    D: 雾化吸入 ( 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氨茶碱、 α- 糜蛋白酶 ) 每日 3-4 次 ;    E: 卧床休息,体位引流。   对消化道服入者:    A: 催吐 ;    B: 大量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