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CONTENTS1静电相关定义2静电产生因素3事故案例4防静电措施
PART 01静电相关定义
静电并不是静止时的电,是宏观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日常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或脱下合成纤维衣料的衣服时,有时能听到轻微的“噼啪”声,在黑暗中可见到放电的闪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什么是静电呢?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上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电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静电的常用参数为电压,单位是“千伏”(KV)什么是静电呢?
静电的特点:感应放电将导体移入带电与接地体之间,可感应静电,并对带电体和接地体产生火花放电;尖端放电导体尖端,曲率最大。电荷密度大,容易发生电晕放电和发展成火花放电;能量不大一般不超过数豪焦耳,少数达数十豪焦耳;电压高当电量不变,电压和电容成反比,由于工艺过程中电容变化很大,使静电电位可以高达数千伏至上万伏;绝缘体上静电泄漏很慢静电泄漏的快慢决定于材料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的乘积。而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和电阻率都很大,所以静电泄漏很慢,保留危险状态时间长。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产生静电的方式(一)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为什么气体也会产生静电呢?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所以在我们的周围环境甚至我们的身上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的方式(二)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