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防治与急救
一、中暑与热射病的概念今年入夏以来,伴随着“火烤”的天气,“热射病”一词也在热搜刷屏。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病例,甚至出现多起死亡病例。那么,究竟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有何危害?如何预防热射病?
一、中暑与热射病的概念 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中产生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造成热平衡紊乱而发生的一种热致急症。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型,除中暑表现外,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一般>40℃,伴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肝肾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损害。
二、中暑和热射病的分类根据症状,中暑分为: 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重症中暑 ①热痉挛 ②热衰竭 ③热射病 (会死人!)渐进加重的热射病分为:①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者。②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三高环境(高温、高湿、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青年人,在活动中突然晕倒,抽搐或昏迷,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出现体温速升>40℃,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热射病的三大杀手1号杀手:高热( 烤熟了!各系统都不能工作!必须及时处理!)2号杀手:DIC 3号杀手:感染(特别是肠源性感染)失控的全身炎反应继发于热损伤,可导致各器官广泛损伤,最终导致MODS和死亡。其中,肠粘膜屏障受损可造成全身炎反应综合征(SIRS),继而出现休克、DIC和MODS(要特别警惕腹泻者)
高热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体温过高对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水肿,颅内高压、昏迷 心血管系统:心肌坏死-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肺血管内皮受损-ARDS 消化系统:溃疡、出血、肝坏死 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脱水、灌注减少、横纹肌溶解) 血液系统:DIC 肌肉:缺氧 代酸 肌肉局部温度增高-横纹肌溶解
三、中暑和劳力型热射病的危险因素:1、环境因素:全球变暖。温度和湿度增高环境下,人体热辐射、对流、传导和汗液蒸发困难,热量在体内积聚致体温升高,(每5分钟可升高1℃)可导致细胞和细胞器结构的直接损伤,出现中暑。①中暑的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中暑人数急剧增加。黄色预警:连3天日最高气温超35℃。橙色预警:24h内日最高气温超37℃,中暑人数明显增加。红色预警:24h内日最高气温超40℃,中暑人
夏季热射病的防治与急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