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
锰行业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150号 2010-12-30实施)
2010-12-30
一、总则
(一)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降低电解
锰行业
资源、能源消耗,削减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强污染防治,促进电解
锰行业
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电解
锰生产
企业的规划、环
评以及
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管理。本技术政策所指电解锰为电解金属锰。
(三)鼓励电解
锰行业
集约化发展和规模化污染综合防治,电解
锰行业
发展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大压小,控制总规模;新(改、扩)建电解
锰项目
应采用国家推荐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
(四)电解
锰行业
对以下污染物进行重点防治:铬、硒、锰、氨氮、酸雾、工业粉尘、锰渣、阳极泥、硫化渣和
铬渣
。
(五)电解
锰企业
应采用原辅料源头控污、主要工艺环节过程减排、锰渣、废水末端循环和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推行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工艺清洁化、设备密闭化、操作机械化、计量精准化、水循环利用和水平衡等为特征的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路线。
二、原辅料选择与污染防治技术
(一)鼓励使用高品位锰矿,逐步减少吨电解锰产品锰渣排放量。
(二)
选用总锰含量
低于18%的贫锰矿作为电解
锰生产
原料时,一般应采用浮选或磁选等富集预处理技术。
(三)2013年之前,吨电解锰二氧化硒用量不高于1.2千克,2013年起,全行业逐步实现无钝化
或无铬钝化
、
无硒电解
。
三、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
(一)磨粉工序应选用封闭负压粉碎技术和密闭输送系统,严格控制粉尘污染。
(二)化合工序须配备酸雾吸收装置,防止酸雾排放。鼓励采用空气、双氧水等清洁环保型氧化剂。
(三)一次压滤工序应选用二段酸浸洗涤压滤等高效固液分离工艺技术,实现锰渣中可溶性锰含量低于2%,锰渣二次压榨含水率低于25%,淘汰不能达到上述目标的压滤技术。
(四)电解工序应优先选用低硒、
无硒电解
技术;鼓励采用无钝化
和无铬钝化
技术,加快
淘汰重
铬酸盐钝化技术。
电解工序宜采用阴极板出槽-钝化-清洗-烘干-剥离-洗板-抛光-入槽等流程的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电解工艺废水循环利用,淘汰传统的人工出槽和钝化方法。
(五)节能节水技术
1.新建和改建企业应选用
环发[2010]150号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