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编制日期:201
X
年
X
月
前 言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生产活动和生产系统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的辨识,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少、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管系统的最佳匹配,特编制《安全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本清单内容主要包括煤矿存在功潜在的风险概述,危险源评估、监测、预警、控制、控制管理等。并从通用部分、机电运输、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职业卫生、地面设施设备等八个方面分别列出,便于查看和制订具体的事故隐患治理清单及“五定表”。
风险管理主要运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和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煤矿常见事故进行机理分析,分析出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控制事故的关键因素及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故链,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危险源,首先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任务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辨识出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动态和实时监测,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实际发生频率按照5个预警等级进行预警,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再次评价,并对危险源进行增减与升降级调整,从而实现矿井风险的闭环管理。
风险评价方法简介:
LEC评价法(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1894-1976)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
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
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危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等级
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L)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事故造成
的后果(C)
分数值
≥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一级
完全可能被预料到
10
连续暴露
10
十人以上死亡
100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二级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6
数人死亡
40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三级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一人死亡
15
≥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四级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1
每月暴露一次
2
严重伤残
7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五级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0.5
每年暴露几次
1
有伤残
3
极不可能
0.2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轻微,需救护
1
实际上不可能
0.1
本清单的制订将对规范煤矿风险控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按照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预控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按期对本清单进行修改和完善。
目 录
第一部分 煤矿通用部分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5
第二部分 机电运输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5
第三部分 综采工作面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80
第四部分 综掘工作面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94
第五部分 煤矿“一通三防”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14
第六部分 地测防治水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44
第七部分 职业卫生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57
第八部分 地面设施设备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64
第一部分 煤矿通用部分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煤矿通用部分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项目
任务具体工序描述
危险源/危险因素
风险类型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事故类型
LEC风险评价等级
管理对象
管理标准
责任人员
管理人员
监管部门
监管人员
管控措施
是否合格
开班前会
班前会安全培训和工作安排
1.班前会工作安排不合适
人
班前工作安排不合适,造成员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
其他事故
L=3 E=3
C=1 D=9
五级
带班班长
1.带班队长必须熟悉本班员工的技能掌握情况;2.带班队长必须询问、了解上个班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3.带班队长在班前会上对每项工作的分配要布置合理,有针对性,不得安排员工从事无相应技能的工作;4.带班队长不允许安排无经验、技能的新员工独立工作,必须要分配一名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经过一年的师带徒弟实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其独立工作。
带班班长
队
长
安监科
安监员
1.值班领导、安监员随机参加各队的班前会,对班前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值班处领导、安监员不定期对井下新员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新员工被分配独立工作的情况,对带班队长进行相应处罚。
2.班前会安全培训不到位
人
未培训或培训不到位造成员工入井后,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
其他事故
L=3 E=3
C=1 D=9
五级
带班班长
1.带班队长在班前会上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包括岗们风险评估,每日一题等内容;2.带班队长在班前会上必须对员工进行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培训。
带班班长
队
长
安监科
安监员
1.值班领导、安监员随机参加各队的班前会,对班前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处里对队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3.员工未参加或未注意听班前会
人
不能落实班前会的要求,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
其他事故
L=3 E=6
C=1 D=18
五级
入井人员
员工必须参加班前会,认真听取生产工作安排怀安全注意事项,当自己不具备所安排工作的技能时,应立即向带班队长提出,要求更换工作内容。
入井人员
带班班长
安监科
安监员
1.带班队长对于未参加班前会人员不准参加当班作业;2.安监员通过参加班前会或会议视频系统监控抽查班前会,对不认真听取班前会的员工进行处罚。
入
井
前
准
备
1.更换工作服
1.未完全更换工作服,或更换了化纤衣服
人
化纤衣服产生静电,造成瓦斯事故
瓦斯事故
L=3 E=3
C=1 D=9
五级
入井人员
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更换单位统一发放的工作服,禁止穿戴化纤衣服入井。
入井人员
带班班长
安监科
安监员
1.每年对入井人员进行一次入井安全常识培训;2.安监员发现井下作业人员穿化纤衣服作业,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2.载不防爆电子表入井
人
电了表产生火花,造成瓦斯事故
瓦斯事故
L=3 E=2
C=1 D=6
五级
入井人员
入井人员不得佩载无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的电子表入井
入井人员
带班班长
安监科
安监员
1.每年对入井人员进行一次入井安全常识培训;2.安监员发现井下作业人员佩戴无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的电子表,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3.带烟火入井
人
造成瓦斯事故
瓦斯事故
L=1 E=1
C=1 D=1
五级
入井人员
入井人员不得带烟火入井。
入井人员
带班班长
安监科
安监员
1.每年对入井人员进行一次入井安全常识培训;2.安监员发现入井人员带烟火入井,进行相应处罚
2.领矿灯自救器,便携式瓦斯检查仪
1.未领自救器或未检查自救器完好情况
人
发生瓦斯事故后,不能逃生
煤矿矿山--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清单汇总(184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