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应急知识

寒冬时节如何防范低温烫伤.docx

DOCX   2页   下载26   2024-07-19   浏览7765   收藏11   点赞1   评分-   684字   10积分
寒冬时节如何防范低温烫伤.docx 第1页
寒冬时节如何防范低温烫伤.docx 第2页
   寒冬时节 如何防范低温烫伤   ■李 松    随着寒冬来临,各地气温普降,暖宝宝、热水袋等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虽然大多数取暖物品的温度通常保持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但长时间接触这些取暖物品易导致低温烫伤,一定要注意防范。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损伤。低温烫伤在冬季高发,约占冬季烫伤的1/3。人们常用的贴片式暖宝宝发热温度最高可超过60℃,充电式电热宝工作温度在74℃以上,都可能对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伤害,形成低温烫伤。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接触时间较长,易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烫伤。   会带来哪些危害?   低温烫伤创面往往不大,看似不严重,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但创面深,严重时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并发感染,形成慢性溃疡,导致烫伤处长时间无法愈合。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青少年、糖尿病人及老年人。这类人群的抵抗力较差,使用取暖物品较频繁。很多时候,烫伤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我们该如何防范?   我们应正确使用取暖物品。如使用橡胶材料的热水袋时,最好购买带有布套的,或用毛巾等将热水袋包裹起来再使用,使其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吹风型电取暖器时,要离身体至少1米,并经常变换电取暖器的位置,否则长时间、近距离单一部位受热,易导致低温烫伤。   出现低温烫伤后,不要在创面上涂抹草药、紫药水、牙膏等,此类物品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加重烧伤深度,还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
寒冬时节如何防范低温烫伤.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