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应急知识

HSE管理体系常识.docx

DOCX   3页   下载8   2024-07-19   浏览1340   收藏12   点赞7   评分-   3973字   10积分
HSE管理体系常识.docx 第1页
HSE管理体系常识.docx 第2页
HSE管理体系常识.docx 第3页
  HSE管理体系常识   一、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什么?   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提高企业生命力。   二、 什么是HSE管理体系 ?   HSE管理体系是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通过一先进、科学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系统。从其功能上讲,它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模式。它突出强调了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HSE是英文 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也就是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由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把健康、安全与环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称为HSE管理体系。   H(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   S(安全)——是指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使生产活动在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E(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HSE管理体系主导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   三、 为什么要做实施HSE管理体系?   1.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自身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证员工的健康,预防事故以及保护环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 制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规章制度和标准,全面落实健康、安全与环境责任制; 将健康、安全与环境作为一项关键的管理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之中; 将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作为关键业绩指标,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之中,使每一名员工都对健康、安全与环保负责。   2.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实现生产经营与健康安全环境协调发展,在多年形成的相关管理规定、标准以及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要把HSE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建立起企业长效管理机制。   3.通过在企业各管理层次、作业现场实施HSE管理体系,能给各个领域和方面提供其所需要的标准和程序,指导每位员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按照相应的标准和程序来开展工作;不断提出改善目标,审核、评价和报告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业绩;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四、HSE管理体系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目前执行的标准是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它的基本框架是:共7个一级要素,28个二级要素。   7个一级要素在HSE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5.1领导和承诺(核心)   5.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导向)   5.3策划(实现过程控制的基础)(4个二级要素)   5.4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保证)(7个二级要素)   5.5实施和运行(8个二级要素)   5.6检查和纠正措施(实现事前预防的关键)(6个)   5.7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保障)   HSE管理体系遵循戴明理论,即P、D、C、A运行模式原理,就是指:   P(PLAN)策划—建立所需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D(DO)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C(CHECK)检查—根据承诺、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A(ACT)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绩效。   五、HSE体系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自2001年起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内部广泛开展了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工作,并于2002年对承包商提出了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此,很多企业通过初始状态评审、开展广泛的风险评价、编制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发布实施、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建立和实施了HSE管理体系。那么,一个比较成功的HSE管理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企业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控制HSE风险和环境影响。围绕控制风险与环境影响,企业需要有一套明确各层次、各岗位职责和作用以及如何去做的体系文件,进而依靠体系文件来实施管理,控制作业活动、生产过程和作业人员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建立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都比较顺利,而从作业文件来讲,往往有些欠缺。比如,有的企业所建立的作业文件往往只是管理制度甚至是部分管理制度的汇编,缺少操作岗位的作业性文件。可能有人认为如果把操作岗位的作业性文件列入,会导致文件的数量过多,难于管理,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清晰”的概念。我们可以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在我们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中规定哪些属于公司(厂级)控制的,哪些属于基层单位(分厂)控制的,在相应的层次中,可以建立公司(厂级)或基层单位的有效(受控)文件清单,接收、发放文件记录等。公司可以从手册、程序文件和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建立清单;基层单位可以从适用本单位的管理制度和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方面、操作岗位方面等建立自己的清单。 这样一来,在体系文件方面,既有了体系文件,又有了清晰的控制和查询途径。   编写HSE体系文件的目的是要依靠HSE体系文件来实施管理,来控制作业活动、生产过程和作业人员的行为。既然要依靠体系文件去管理,去控制,就需要对文件本身进行管理,我们建议每个部门和基层单位都要建立自己的有效(受控)文件清单,受控文件至少要包括部门(基层单位)的年度HSE目标、部门员工的职责划分、部门的风险因素清单、HSE管理手册、适用于本部门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含适用于本部门的上级的管理制度、自己的管理制度、用于操作岗位的作业文件以及各种适用的作业票、记录等)、上级下发的适用于本部门的有关HSE管理方面的文件等(含会议记录、检查通报、合规性评价、内审报告及管理评审报告等)。另外,每个部门还要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审报告或清单。有了这些,基本明确了管理途径,然后,也是重要的,根据不同层次和岗位的职责和作用的不同按照适用于自己岗位的体系文件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一部分程序或作业文件,也可能会修改一部分程序或作业文件,这些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并且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要有动态修改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我们的体系,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各层次员工要具有良好的HSE意识,以更好地贯彻体系的要求。这些意识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清楚自己所在岗位的作用和职责,也就是说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事和如何做,即自己所需管理或遵守的程序或作业文件,并包括做了之后要不要记录和如何记录;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风险和环境影响,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和减少环境影响;第三,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应急处理措施;第四,要清楚自己遵守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和不遵守体系要求可能带来的后果,这点可以与相关的事故案例相结合;第五,在工作之前,要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明确要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一点对新开工项目(工程)、检维修作业等特别关键。   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常识.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