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全 检 查 表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隐患排查频次表
序号
检查种类
检查频次
检查人/部门
检查内容
1
公司级安全检查
每季度
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
高风险作业场所域
2
车间级检查
每月
安全员/车间负责人
车间操作机台、安全设施、易燃易爆场所
3
班组级检查
每周
班组长
本部门生产设备、附属生产设备、安全消防设施、应急设施、安全标识
4
日常巡查表
每周
安全员
部门各班组机械设备/特种劳保防护用品/作业环境
5
专项检查
定期/不定期
管理部门
压力容器、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电器线路、防护设施、各项日常自查表有效性
6
季节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春季
安全员
防雷、防汛、防建筑物倒塌
7
夏季
防暑降温、防雷防洪等设施
8
秋季
防火设施
19
冬季
防火、防冻、大修安全检查
10
节假日检查
(春节/五一/十一等)
假日前
安全员
消防、治安保卫、安全用电、外包方现场、各项物资材料的保管
11
设施、设备启动前安全检查
设施、设备启动前
分管领导、班组长、安全人员与操作人员
本部门操作机台、设施、设备
12
五级风险点
班组每月检查
班组
全厂五级风险点
13
四级风险点
班组每周检查/车间每月检查
班组/车间
全厂四级风险点
14
三级风险点
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公司每月检查
班组/车间/公司
全厂三级风险点
公司级综合安全检查表样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要求
检查情况
整改措施
安
全
管
理
检
查
内
容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要求
检查情况
整改措施
1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
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
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
三同时
”
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
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规章制度。
3.
应建立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建立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特殊设备操作规程
等。
2
安全生产投入
1
.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
投资
人予以保证。
2.
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经费。
3.
应当安排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3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1.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
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如安委会)。
4
安全教育培训
1.
应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全员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2.
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建立培训档案。
3.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4.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5.
新员工应进行
“
三级
”
安全教育。
6.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5
隐患排查治理
1.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做好记录。
3.
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4.
按规定向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上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
6
职业健康
1.
应向地方安监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
2.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3.
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
4.
应以合同、教育培训等方式向员工进行职业危害告知。
7
事故与应急管理
1.
制定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应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
2.
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做好记录。
4.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上报告地方安监部门。
5.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8
相关方管理
1.
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对相关方资质进行审查,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
2.
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3.
应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
9
建设项目
“
三同时
”
1.
建设新车间、新厂房时,应聘用专业的设计部门
。
2.
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器具都
应具有合格证。
3.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竣工应办理验收手续。
4
投产运行应办理相关手续。
现
场
检
查
内
容
及
要
求
10
生产
设备
1.
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运行档案,并妥善保存。
2.
定期进行大、中、小修和日常维修保养。其它
附属设备
应定期维护保养。
3
.检维修生产设备时,要及时断电停车,并穿戴防护用品
。
4.
注塑机、吹塑机要进行日常点检,并填写点检记录。
5.
生产设备要定期检查润滑站的含油情况,如出现油位降低应及时补充
。
6.检维修或调试设备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及工具。
7
.
职工不得随意调试生产设备,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告知班组长
处理。
11
特种设备
压力容器、
行
车、起重机械设备等特种设备:
1.
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2.
应当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3.
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12
作业场所
1.
半成品库、成品
库内所有应急通道保持畅通。
2.
库内
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3.库内货物应码垛整齐,并设有账卡,定期盘点确保账物卡相符。
4.库内应设有应急照明措施,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5
.
库内
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并设有温湿度计,有职工每日记录
。
6
.
车间
进、出口外应根据通道情况和
作业场所
域情况设置安全标识。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
7
.
车间作业场所
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8.车间作业场所的线路应整洁整齐沿墙角固定,无随意耷拉摆放情况。
9
.
车间
内的主通道
应无阻碍物
,
并设有产品摆放区域
。
10
.
车间
内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6
消防设施与应急设施
1.
厂区内、办公区、车间内应设有消防设施并定期
进行复检,确保安全有效。
2.
车间内、库内
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
3.
消防灭火器、
消防栓
和抢救药品等应急物品
每个车间内都必须配备,
并由专人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4
.
车间内
应设有消防安全疏散等指示标识,严禁关闭、遮挡或覆盖安全疏散指示标识。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将安全出口封闭、上锁。
5
.
车间内
应保持应急照明、机械通风、事故报警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检测、维护保养。
6
.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7
.
在正常照
一般企业--隐患排查体系检查表汇总(25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