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维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厂下述范围反应釜的维护和检修:
a.
工作压力小于
1.6MPa
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耐酸反应釜;
b.
工作压力小于
0.6MPa
的铸铁反应釜;
c.
搪玻璃反应釜。
1.2
结构简述
反应釜由釜体
(
上盖、筒体;釜底
)
,传动、搅拌、密封装置及安全附件等组成。
1.3
主要性能
反应釜的类型、规格繁多,性能差异甚大。目前釜体普遍采用的材料为钢、铸铁、搪玻璃。本规程范围内的反应釜的主要性能见表
1
。
表
1
项目
适
用
范
围
温度
碳钢釜体:
-20~425
℃
铸铁釜体:
-15~250
℃
搪玻璃釜体:
-30~240
℃;温差小于
120
℃
压力
碳钢釜体:
<1.6 MPa
铸铁釜体:
<0.6 MPa
介质
碳钢釜体:无腐蚀性介质。若内部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可适用于任何浓度的硝
酸、硫酸、盐酸及低浓度的碱液等
铸铁釜体:碱性介质、
61~98
%浓度硫酸
搪玻璃釜体:各种浓度无机酸、有机酸、有机溶液及弱碱
轴封
填料密封:介质压力小于
35MPa
,工作温度
-50~600
℃,密封面线速度小于等于
20m
/
s
,寿命—股为
2~3
个月
机械密封:工作压力小于
40 MPa
,工作温度
-196~600
℃,线速度小于
150m/s,
泄漏量低于
1m1
/
h
,寿命
1~2
年
2
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釜体
(
包括内部衬里层
)
及传动、搅拌、密封等装置的零、附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
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爆破片、液面计、自动调节装置等齐全、灵敏、准确,并定期校验。
2.1.3
基础、机座稳因可靠,螺栓紧因、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2.1.4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安装合理、牢固,标志分明。
2.1.5
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
j;E
。
2.1.6
盛装易燃或有毒介质的釜体上的安全阀及防愿装置的徘放管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
2.2
运行性能
2.2.1
设备润滑系统清洁畅通,润滑良好。
2.2.2
空载盘转搅拌轴时,无明显偏重及摆动,零部件之间无冲击声。
2.2.3
运行时无杂音,无异常振动。各部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符合要求。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70
℃,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65
℃。
2.2.4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
2.3.1
设备档案齐全,有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
2.3.2
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2.3.3
运行时间和累计运行时间有统计、记录。
2.3.4
有装配总图及易损配件零件图。
2.3.5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3.6
压力容器档案资料齐全并符合有关规定。
2.4
设备及环境
2.4.1
岗位整洁,设备见本色。
2.4.2
动、静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跑、冒、滴、漏。
3
设备的维护
3.1
日常维护
3.1.1
经常观察釜体及零部件是否有变形、裂纹、腐蚀等现象。保持紧团件无松动,传动带松紧适当。
3.1.2
保持润滑系统清洁,通畅,按润滑图表所示位置加注润滑油或脂,严格执行“五定”、“三级过滤”规定。
3.1.3
按操作规程开停车,认真控制各项工艺指标,如压力、温度、流量、时间、转速、物料配比等,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1.4
保持密封装置的冷却液清洁;通扬,温度符合要求,密封性能良好。
3.1.5
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3.1.6
保持周围环境整洁,设备见本色。
3.1.7
停车后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3.2
定期检查内容
定期检查内容见表
2
。
表
2
检查记录
检查内容
检查间隔
操作记录本
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掌握设备状况
每周一至二次
物料
仔细查看物料是否变色、混有杂物等现象,从而判断设备是否有内漏或锈蚀物脱落
每次出料后
减速机电动机釜体
诊听并判断内部零件有无松动及损坏
每班一次
釜体支架基础
目视和用水平仪检查,应无下沉、无倾斜无变形,接地良好
每月二次
进料管压料管
有无堵塞、结疤、腐蚀、变形等现象
每次出料后
压力表温度计液面计
是否完好无损、清晰、准确
每班一次
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
3
3.4
紧急情况停车
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
a.
反应釜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用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b.
反应釜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
c.
安全附件失效;
d.
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e.
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直接威胁到反应釜安全运行;
f.
过量进料;
g.
液位失去控制,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h.
反应釜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
表
3
搅拌轴摆
动量过大
1.
搅拌轴端部螺母松动
2.
搅拌轴弯曲
3.
轴承、衬套间隙过大
4.
搅拌器变形严重或损坏
1.
检查轴向定位,紧固松动螺母
2.
调直或更换
3.
更换衬套
4.
修复或更换
超温超压
1.
物料配比不当,导致反应剧烈
2.
仪表失灵
1.
正确控制物料配比及时降压
2.
检查,修复
釜内出现
异常杂音
1.
搅拌器刮壁
2.
搅拌器摩擦、碰撞釜内附件
3.
中间轴承,底部轴承损坏
1.
检查、修复搅拌器
2.
检查、修复搅拌器
3.
更换轴承
填料密封
泄漏
1.
填料少量磨损
2.
填料老化或损坏
3.
轴颈磨损
1.
适当压紧
2.
更换填料
3.
微量机加工修复
机械密封
泄漏
1.
转子轴向窜向动,动环不能补偿位移
2.
操作不稳,密封腔内压力波动
3.
转子周期性振动
4.
端面比压过大,或过小
5.
安装中受力不均匀
6.
密封副内混入杂质
7.
密封副表面损伤
8.
动、静环的密封面与轴的垂直度超差
9.
弹簧断开
10.
防转销断落或失去作用
1.
将轴向窜动减小到允许值范围内
2.
稳定操作,控制压力波动
3.
排除振动
4.
修复或更换密封环减小或增加端面比压
5.
正确安装,使动、静环与压盖的配合均匀
6.
拆卸清理,重新安装
7.
更换密封副
8.
重新安装,使符合规定要求
9.
更换弹簧
10.
更换或重新紧固
搪瓷釜体
法兰漏
1.
法兰瓷面损坏
2.
垫圈材质不合理,安装接头不正确,
空位,错位
3.
卡子松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匀
1.
修补、涂防腐漆或树脂
2.
正确选择垫圈材质,垫圈接口要搭齐,
位置正确
3.
按规定要求安装足够的卡子,且要均匀、紧固
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1
检修周期
4.2
检修内容
4.2.1
小修
4.2.1.1
更换密封填料和所拆卸零部件的密封圈、垫。
检修周期见表
4
。
表
4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2-3
6-12
24-36
4.2.1.2
检查、研修机械密封的动静环,调整端面比压,清理、疏通密封装置的润滑,冷却通路。
4.2.1.3
检查、修理或更换阀门。
4.2.1.4
检查、修理或更换进料管、压料管温度计套管、视镜、液面计及其它附件。
4.2.1.5
检查、紧固螺栓。
4.2.1.6
消除泄漏及其它缺陷。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内容。
4.2.2.2
电动机、减速机清理、检查、修理、换油。
4.2.2.3
搅拌轴、搅拌器、联轴器、轴承检查,修理。
4.2.2.4
检查釜体内部,测量壁厚,修补内部衬里层。
4.2.2.5
内部换热蛇管查漏,修补或更换。
4.2.2.6
安全阀、压力表、仪表、计量器具校验。
4.2.2.7
修补防腐层、保温层。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内容。
4.2.3.2
修理或更换釜体,更换保温层。
4.2.3.3
修理或更换釜体夹套,更换内部衬里层。
4.2.3.4
基础、支座、支架检查修理。
4.2.3.5
油漆,防腐。
4.2.3.6
釜体做耐压试验。
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
釜体
5.1.1
更换条件
反应釜使用到一定年限,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更换:
a.
釜体壁厚均匀腐蚀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小值;
b.
釜体壁厚局部腐蚀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小值,且腐蚀面积大
反应釜维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