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制度及规程 操作规程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DOCX   10页   下载4   2024-08-04   浏览2596   收藏1   点赞1   评分-   7153字   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第1页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第2页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第3页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第4页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第5页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第6页
剩余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    1. 岗位职责    1.1 为焦炉生产出优质焦炭和化学产品 , 不断地提高焦炉热工效率做细致的工作。    1.2 按规定测量温度、压力 , 并做及时调整。    1.3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加热制度 , 使焦饼沿炭化室的上下机焦各点均匀成熟。    1.4 维护加热系统设备 , 保证正常加热。    1.5 维护好护炉铁件 , 延长焦炉使用寿命。    1.6 完成班长、车间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2. 技术规定    2.1 燃烧室立火道测温点在交换后 20 秒的温度不得超过 1450 ℃ , 不得低于 1100 ℃ 。    2.2 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 1320 ℃ 。    2.3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 450 ℃ ,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 350 ℃ 。    2.4 集气管温度应保持在 80~100 ℃ 。    2.5 炭化室炉顶空间温度应保持 800±30 ℃ ,不应超过 850 ℃ 。    2.6 焦饼中心温度应保持在 1000 ℃ ±50 ℃ 。    2.7 燃烧系统和炭化室的压力制度的制定 , 应能保证整个结焦时间内 , 燃烧室内气体和外界空气不致漏入炭化室。    2.8 规定集气管压力时 , 应保证吸气管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 5Pa 。    2.9 冬季大气温度变化时 , 要按时调整集气管压力规定值。    2.10 炉顶看火孔的压力应保持 0-5Pa 。    2.11 无论结焦时间长短 , 空气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负压应保持大致不变,其吸力不得低于 30Pa 。    2.12 每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不超过 ±2Pa, 下降气流时不超过 ±3Pa ,边蓄热室上升气流允许相差 ±4Pa ,下降气流时允许相差 5Pa 。    2.13 当煤气总管压力下降至 500Pa 时,必须停止加热。    2.14 加热停止后,应立即准备废气交换。在进行废气交换时交换旋塞应关闭 , 禁止将废气铊换向至中心位置。    2.15 钢柱承受压力要均衡,上部大弹簧应保持 12-13t ,下部大弹簧应保持 8-9t 。    2.16 钢柱曲度增大到 50mm 以上时,必须采取措施处理 .    2.17 炉顶横拉条被拉细到  35mm 时应进行更换。    2.18 投产两年后的焦炉,炉长年伸长率一般不超过 0.035%; 当超过 0.05% 应检查原因 . 炉体伸长量 = 上横铁部位伸长量 + 下横铁部位伸长量 mm 2    2.19 〆值应在 1.20-1.25 其计算公式为 : O 2 ─½CO 〆 =1+k─────── CO 2 +CO 焦炉煤气 K 值为 0.43 式中 O 、 CO 、 CO 2 分别为废气中 O 2 、 CO 、 CO 2 含量。    3. 岗位操作规定    3.1 燃烧室所有火道温度 , 在任何时候都不许高于 1450 ℃ , 不得低于 1100 ℃ 。    3.2 加热制度应稳定 , 测温时先与交换机对好表 , 两个交换的测温速度应一致。    3.3 打开看火孔眼盖不应超过 5 个 , 不准有煤粉、杂物掉到立火道内 , 测完后盖好小盖。    3.4 火道测温点应为鼻梁砖。    3.5 测横排温度和炉头温度都应在相邻的两个交换内侧完。    3.6 大雨、大雪、风大、烟大时不准测温。    3.7 各部温度的测量    3.7.1 横排温度    3.7.1.1 交换后 5 分钟开始测,一次测 10 排 , 为了进行比较 , 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开始测温 , 双 号燃烧室从焦侧开始测温并编制 10 排及全炉温度曲线。    3.7.1.2 从机侧第 3 火道至焦侧 26 火道的温度应均匀上升并接近一直线 , 横排最高温度点应在焦侧第 26 火道。相邻火道温度 差不 大于 20 ℃ 为合格 , 各火道温度与标准线相对应的温度差不大于 20 ℃ ( 横排标准线应以机 , 焦侧标准温度差为斜度 , 各火道靠近 , 最多者画出 ) 。    3.7.2 炉头温度    3.7.2.1 交换后 10 分钟测量 , 先从交换机焦侧端开始。    3.7.2.2 分别算出机 , 焦侧炉头平均温度。炉头温度与其平均温度 差不大于 ±50 ℃ , 边炉 ±60 ℃ 温度为合格 ( 不换算冷却值 ) 。    3.7.2.3 炉头温度不低于 1100 ℃ , 当大幅度延长结焦时间时 , 炉头 温度应保持在 950 ℃ 以上。    3.7.2.4 算出炉头温度系统 K L 。 测量的炉头数 - 与平均温度差 ±50 ℃ 的炉头数 K L =───────────────────────── 测量的炉头数    3.7.3 蓄热室温度    3.7.3.1 交换后立即测上升气流 , 从交换机端焦侧开始 , 由机侧返回 , 并在两个相邻交换测完。    3.7.3.2 测点应为蓄热室内温度最高处 , 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 1320 ℃ , 粘土砖不得超过 1250 ℃ 。    3.7.3.3 测完后将小盖盖好。    3.7.3.4 分别算出平均温度。    3.7.4 小烟道温度 :    3.7.4.1 检查好 500 ℃ 水银温度计用石棉绳缠好。    3.7.4.2 在上升气流时将温度计插放废气瓣测温孔内 ,   深度为 200-250mm 。    3.7.4.3 在下降气流交换前 5 分钟读数 , 并将温度计插入相邻上升气流废气瓣测温孔内。    3.7.4.4 温度计取出后 , 将测温孔堵好。    3.7.4.5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 450 ℃ , 达到 500 ℃ 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7.5 焦饼中心温度 :    3.7.5.1 选择结焦时间、温度正常的炉号。    3.7.5.2 装完煤后测量煤线 , 将两端的炉盖换带孔的炉盖 , 孔中心线对准炭化室中心。    3.7.5.3 将不同长度的内部清洁平直的 6 根管 , 分别垂直的插放炉内 .    3.7.5.4 密封好铁管和火盖 , 再将上升管盖好 .    3.7.5.5 出焦前 1 小时 30 分开始测温 , 每隔 30 分钟测一次 , 测三次即可 ( 用高温计分别测三根不同长度管底部温度 ) 。    3.7.5.6 出焦前测出该号两侧横排温度。    3.7.5.7 测完温打开上升管 , 将管拨出平直 , 同时测出焦线。    3.7.5.8 出焦时观察焦饼情况,测量炉墙温度。    3.7.5.9 焦饼中心温度一般为 1000±50 ℃ 。    3.7.5.10 整理好记录按规定上帐。    3.7.6 炉顶空间温度 :    3.7.6.1 选择生产、温度正常的炉号。    3.7.6.2 用 1.2 米铁管插入机侧第一个加煤孔 , 从 2/3 结焦时间起用高温计测量管底部温度 , 隔 30 分钟测一次 , 共测三次。    3.7.6.3 炉项空间温度宜控制在 800±30 ℃ , 不应超 850 ℃ 。    3.7.6.4 出焦前打开上升管管将拔出。    3.7.6.5 整理好记录 , 按规定上帐。    3.7.7 炭化室墙温度 :    3.7.7.1 与推焦工长 ( 班长 ) 联系好 , 不准往炉内扔炉头焦。    3.7.7.2 推完焦后对好炉门时 , 从焦侧开始测量 , 打一个炉口测一个炉口 , 测完盖好盖。    3.7.7.3 测量地点 : 上部跨越孔处 (21-22 层 ), 中部距炭化室底 1.5m 处 (15-16 层 ) 下部是距炭化室底 300mm 处 (2-3 层 ) 。    3.7.7.4 测量时应从上向下测两面炉墙。上、中、下三点应成一直线 , 注意不测有石墨的地方 .    3.7.8 冷却温度 :    3.7.8.1 选择加热正常相邻九个燃烧室。    3.7.8.2 测量前必须与在班测温工、交换机工联系好 , 测量前至测完都不准改变加热制度。    3.7.8.3 每台光学高温计每个交换后 20" 测量一次到一分钟再测 , 以后每分钟测一次 , 测至交换后 20 分钟。    3.7.8.4 标准火道小盖测时打开 , 测后立即盖好。    3.7.8.5 机、焦侧冷却温度测完后 , 进行数据整理 , 分别计算出机、焦侧 9 个立火道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 并算出每分种与交换后 20 秒的温度差 ( 此数值为 20 秒到每分钟温度下降值即冷却温度 ) 。    3.7.9 做好记录    3.7.10 测压操作 :    3.7.10.1 一般规定    3.7.10.1.1 测吸力和燃烧系统压力时 , 必须与交换机工联系好 , 保持加热制度不变。    3.7.10.1.2 大风、大雨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docx
下载提示

欢迎注册登陆领取积分/会员免费下载--获取途径:

1.上传文档获得2积分      2.签到获取。  3.个人中心获取邀请链接邀请好友获取积分   4.参加首页活动免费获取7天/90天会员

AI助手联系客服

QQ
微信
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