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202x-10-25
目录一、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二、实验室用电安全三、实验室用水用气安全四、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五、实验习惯培养六、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七、实验室应急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目录1. 油浴燃烧事故2. 爆炸事故3. 封管事故4. 过氧化物爆炸事故5. 乙醚爆炸事故6. 盐酸气伤人事故7. 误操作事故8. 多氮化合物爆炸事故9. 溴化物伤人事故10.冰箱爆燃11.浓硝酸12.溶剂着火13.色谱爆炸14.其他事故
时间: 2004.3.27事故经过: 当日深夜,大学生进行过夜实验。其所用的油浴突然起火,幸被值日巡逻及时发现,未酿成严重后果。裸露的加热电热丝点燃了油浴中的有机物 1. 油浴燃烧事故
肇事油浴打落的反应瓶 1. 油浴燃烧事故
事故原因 实验时,试剂滴落到油浴中,因油浴未及时更换,导致事故的发生。经验教训 经常更换油浴。 (另:水泵的循环水必须经常更换) 1. 油浴燃烧事故
时间: 2004.11.9事故经过: 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亚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备4-氯-丁炔-1-醇,反应完成后用乙醚萃取。经水洗干燥后在常压下蒸去乙醚和苯,剩下500mL 有机物,用水泵减压蒸馏,蒸出产物。加热温度110-120℃,减压20mmHg,反应瓶1000mL。当蒸出150 mL产品时,内温急剧上升失去控制,随即发生爆炸。由于通风柜的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造成人员受伤。该反应曾多次重复做过,因反应量很小,未曾发生事故。 2. 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 据当事人和其课题组长事后分析,含炔基官能团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容易与浓度较高的杂质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失控引发爆炸。4-氯-丁炔-1-醇是含炔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可能与反应中产生的杂质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引发爆炸。 经验教训 当事人佩带了防护镜和手套,并拉下了防爆橱门,因而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害。在实验中使用危险药品或产物比较活泼的,在实验前应对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个预案,并落实防范措施 。 2. 爆炸事故
时间: 2004.11.23事故经过: 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3. 封管事故
脸上的防护镜被击落斑斑血迹 3. 封管事故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