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复工安全锦囊
主要危险因素
节后综合征。春节长假刚刚过去,许多人的心态还没有调整好,主要表现为疲惫、情绪不稳定,人虽然回到岗位了,但心还在家里,思想不集中,这就是节后综合征。其危险之处在于员工身心疲惫、心情烦躁,很容易发生违章操作,如不及时加以警示和引导,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现场安全隐患。春节长假期间,企业机器设备长时间停止运行,可能出现设备松动等情况,影响其安全性能,如不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就会成为隐患,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另外,现场的一些防护设施、电线电路等停用时间较长,加之受雨雪天气影响,可能无法正常运转。
超强度抢生产。春节长假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订单积压,为了赶进度、抢生产,个别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常见违章操作
节后复工,很多员工一时无法从放松、悠闲的“假期模式”中走出来,易发生违章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比如擅自拆除、调整安全装置,使装置无法发挥作用。
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而用手直接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
4.物体存放不当。电动工具、石膏板等不按类别存放或未存放在指定位置、场所。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如未经安全管理人员允许就擅自进入有警示危险信号及警示牌的危险区域。
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攀、坐在平台护栏、机动车上以及吊车吊钩等高处、可移动部位等。
7.在起吊物、危险悬挂物下方作业、停留、休息,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无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
8.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工作。
9.工作中,作业人员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如酒后作业、带病作业、疲劳作业、带情绪作业等,极易引发事故。
10.在必须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作业场所中,未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如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穿绝缘鞋,未戴安全帽等。
11.不安全装束。如在有外露旋转部件的设备旁作业,长头发不戴工作帽,操纵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复工前的安全检查
对各类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如检查压缩机皮带、圆盘锯、打磨机、砂轮机和其他转动部位的防护罩是否完好,做好维修、保养、试运行工作,确保安全运行。
加强用电检查。用电前,要由专业电工对所有线路和用电设备逐一进行排查,确保线路和设备的完好以及漏电开关的灵敏、可靠。对配电箱内的配件及配电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对漏电保护器进行试运行,发现损坏或失灵的配件要及时进行更换。检查生活区用电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查看现场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对用火工序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消防器具、设施的完善情况。检查员工是否有违章行为,若存在违章行为,要立即制止。
检查员工宿舍的采暖、通风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有无明火取暖、使用电炉等违规现象。有无搭建帐篷等临时简易设施现象。值班、值宿、防火制度是否落实。
检查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禁止气瓶、电线等堵塞通道。
使用天然气的食堂,要认真检查管道和阀门开关,以免中毒和爆炸事件发生。
采取安全措施
开展一次安全责任承诺。各企业应逐级分解、层层组织签订新一年度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企业负责人、安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的安全责任,做到以岗定责、按责履职。组织开展岗位安全责任承诺,树立“责任不落实是最大的隐患”的理念,并将其融入日常生产工作中,使员工认真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各企业要对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要对节后返回原岗位工作的员工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再教育再培训,唤醒返岗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要严格审核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确保持证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同时,针对员工可能出现的节后综合征带来的风险,要加以控制,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召开一次安全专题班前会。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抓好班组安全建设至关重要。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指导和督促生产班组召开一次安全专题班前会,班组长带领班组成员作出安全承诺,开展交心谈话,了解节后大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一起分析工作中面临的风险,相互提醒,自觉做到“四不伤害”。
开展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可以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例如,可以组织员工写安全平安卡,开展安全宣誓等活动。这样,既可以起到收心的作用,又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
加强生产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各企业管理人员应多到现场检查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情况,切实对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加强检查、监督,并与员工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同时,各企业节后复工复产进行线路检修、清洁卫生时要督促员工注意加强安全防护。清洗化粪池、污水池、罐体等有限空间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特别是禁止违规使用天那水、白电油等易燃易爆有机溶剂擦洗地板、清洁机器,避免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如必须使用,一定要经过审批,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巡查。安监、消防等一线执法人员要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巡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复工复产安全。同时深入企业,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不满足开工条件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各生产企业要结合节后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预防事故发生。
节后复工安全锦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