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
******公司
编制时间
:202
3
年2月
编制时间:
2018年6月
编制单位:
******公司
编制时间
:202
3
年2月
编制时间:
2018年6月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一、适用范围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
1
四、职责分工
2
(一)主任职责
2
(二)副主任职责
3
(三)组员职责
3
(四)其他职责
3
五、术语和定义
3
(一)风险
3
(二)危险源
3
(三)风险点
4
(四)风险辨识
4
(五)风险评估/评价
4
(六)风险分级
4
(七)风险管控
5
(八)风险信息
5
(九)重大风险
5
(十)重大危险源
6
六、风险点识别方法
6
(一)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6
(二)风险点识别方法
6
七、风险评价方法
6
八、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7
九、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7
十、落实安全风险警示公示制度
7
附件:
7
附件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8
附件B:安全检查表(SCL)评价方法
11
附件C:
******公司
重大危险源清单
13
附件D:
******公司
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17
一、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用于******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
《XX省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XX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
三、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
(一)总体思路
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项目部(事业部)安全风险自辩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公司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项目部(事业部)责任落实、作业人员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四、职责分工
本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技术总监团队办公室:
主 任:
***
副主任:
***、***
成 员:
***、***、***
(一)主任职责
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二)副主任职责
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三)组员职责
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四)其他职责
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五、术语和定义
(一)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6)。
风险D=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
注:本公司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二)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6)。
1、危险源的构成:
(1)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2)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3)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2、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三)风险点
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四)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6)
(五)风险评估/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6)
(六)风险分级
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公司风险定为“红、橙、黄、蓝”四级。)
蓝色风险\4级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项目部(事业部)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七)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1、项目部(事业部)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2、内容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八)风险信息
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九)重大风险
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十)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六、风险点识别方法
(一)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风险点识别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生产区域工段进行划分;其中每个工段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二)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七、风险评价方法
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进行风险等级判定。
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本工段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报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
分级标准参照附件:《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中按照公式相乘后的积对照D值表得到风险程度等级。
八、风险控制措施
某某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企一册65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