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主体责任1、法律法规2、标准规程安全文化危机四伏高度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
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 防机制实施方案辨识危险源确定隐患排 查内容清单编制隐患 排查表排查风险点(风险点、管理台账)风险 评价风控措施按区域按职能按层级双重预防机制基础工作流程
概 念01
01 概念1.1术语和定义1.1.1 危险源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01 概念(1)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 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 器等等。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二部分。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 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01 概念(2)危险源的分类——按照标准分第一种分类:可按照事故发生致因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两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和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01 概念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 质的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与有害物质数量的多少、能量强度的大小有密 切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 相反,当其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第一类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内因
01 概念常见的 第一类 危险源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或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液氧储罐、LNG储罐等。③有害物质和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
01 概念常见的 第一类 危险源⑤一旦失控可能发生巨大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或场 所;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⑥危险物质; 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险物质。⑦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或场所; 如燃料罐区、制氧车间等。⑧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向人体意外释放的物体。 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 动能意外释放,将使人体受到伤害。
01 概念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 第二类危险源。 一
17.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培训.pptx